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肺癌IV期併老癡症

肺癌IV期併老癡症
林鉅超 醫師
【摘錄著作中之:幸運的中醫之路-癌症與急雜病篇】
在醫院近30年,雖已離職轉私人開業但仍持續在
醫學院工作與教學研究,同事間相識者,介紹自家人
患者來診的也略有所見。

吳老太太就是其中一位護理同仁的祖母,因左上
葉肺癌末期肋膜積水,有脊椎L1-L2轉移,併老癡症,
疼痛不已,住院期間喘急無法行動。院方告知生命剩3
個月左右。她平時住安養中心,如今去期可待。其兒
子焦急萬分,請孫女(同仁)帶來門診。
吳老太太,76歲。左上葉肺癌併右肺及肋膜與
脊椎轉移(T4N0M1a),膽結石。
兩側髖骨曾行置換手術,今神識微不清,坐輪椅
來診。主訴腰膝痛甚,言語遲緩,CEA:12.26 ng/mL
2012/02/02初診,苔白微厚有食渣,舌質偏絳。
脈滑弦微浮數。面色偏黯微浮腫。
診斷:肺熱挾濕濁不化,瘀毒內聚,腦竅痰阻。
治則:肺功能受抑,是老年久併體弱,祛痰化濁
優先。
Rx(/單位) x 3
埔銀(先製)1.5 九層塔根5 天葵子3 乙金1.5
2 羅漢果1枚 北沙參2 桑白皮3 麻桂各1 青風藤5
川連1 紫苑1 陳皮2 白毛藤10 石菖蒲3 竹茹2
貓爪草3 百部2 穀芽2
(杏仁3 葶藶子3 黛蛤散3 生半夏2.5 生南星2
麻仁丸1.5 山慈菇2 附塊1.5 烏貝散2) 絹布包
補腦丸 5x1x7(晚上)
紫金錠 1x2x7

2012/02/09電話問診取藥。
告知服藥後,痰減,肺積水改善,疼
痛大減,神識較清醒,已出院,住安養中
心。
Rx x 9
原方同02/02,去(青風藤)。加(桑寄
2 骨碎補2)
補腦丸 5x1x21(晚上)
紫金錠 1x2x21
自此以後病情日漸起色,腰腿痛也漸
消失,記憶力改善近五成,可辨識回家的
道路。家人喜甚,要求繼續服藥保養。

2012/04/23病患神識已大改善,要求
離開安養中心,返家休養,但未能如願。
服藥同前,稍加減變化而已。
2012/11/09此時間內,病患已能扶持
行走無礙,昨日突發足萎無力,行走搖擺
不定,送醫院觀察。血氧97%HR:82BPM
BP:120/80mmHg
緊急告知,要求處方醫治。
診斷:風邪急中,筋萎。類中風之屬。
Rx
鼠尾黃5 川連1.5 蘆根5 陳皮2
白蔻仁1 魚腥草10 秦皮3 麻黃1.5
竹茹3 羅漢果1枚 紅棗10枚 細辛1.5
伸筋草5 桑白皮4 苡仁10 金線蓮1
九層塔根10 百部4 白頭翁5
(黛蛤散2 浙貝2 杏仁3 葶藶子4
白芥子1.5 烏貝散3 生半夏2.5
三黃丸2 附塊2.5) 絹布包
紫金錠 1x2x7
牛黃丸 1x2x7

2012/11/05 電話告知,症狀多已改善,下肢
已能行走。要求繼續服藥。
2012/11/27外感風寒,又誘發肺部積水,神識
不清楚。
予處方急治。
(方略)

2012/12/18 急症悉平,今院方告知肺積液驗
出有癌細胞,建議行標靶化學治療。但為家屬拒
絕。因之前告知病危(2012/02/02),生命期剩3
月,如今癌症雖在如初,但已能恢復一般人的生
活,也是慶幸。
治則:化痰清熱,溫陽化瘀解毒。
【按】:中醫藥治癌,劑量小則力不殆,若論
分子醫學則多是三萜化物,與抗癌成分的DNA裂解
作用,或含TNF作用的藥物。處方是以整體出發,
不是見癌殺癌,論毒性焉能比得上化療藥物的精純
大毒。
Rx
天葵子4 百部4 細辛1.5 九層塔根10 乙金1.5
竹茹2 苡仁10 桑白皮4 蘆根4 白毛藤10 薑黃1.5
禹白附2 羅漢果1枚 乾薑2.5 百合2 麻桂各1.5
烏梅1 石菖蒲4 川連1 白花蛇舌草10 北沙參2
榖芽3 十大功勞2 八百光1 埔銀(先製 )1.5
(附塊3.5 白芥子1.5 葶藶子4 山慈菇3
三黃丸1.5 吳茱萸0.5)絹布包
紫金錠 1x2x7天 瑞士
補腦丸 5x1x7

2013/02/01因呼吸不暢,住院檢查,腫瘤增
大。予改方處治。
(方略)

2013/02/21返安養中心,病況趨穩定。但嗜
睏,仍可自行走。
2013/04/22 活動易喘,肩背疼痛。恐是癌
症所致。
2013/05/20 服藥不輟,諸証悉減輕,要求
繼續服藥。
2013/06/13 突發倦怠喘,送醫院,有腹水
及肋膜積水。予改方。
2013/07/10 諸症悉穩定,微喘,下肢略
腫。取藥服用。
2013/07/25 電話告知,活動易喘,餘症同
前。
20138月,因突發呼吸困難住院,家屬放
棄插管急救,遂告不治。
期間病患,罕有疼痛或不適,家屬感激中藥
之助,因服用中藥,多了1年半的相處光陰,身
心也有準備。
爾後,家屬持續來診,並介紹重症患者若

干,醫病因緣不絕。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伊文氏肉瘤中藥輔助治療-小孩青少年骨癌常見的疾病

伊文氏肉瘤中藥輔助治療
小孩青少年骨癌常見的疾病
林鉅超 醫師
【摘錄著作中之2015:幸運的中醫之路-癌症與急雜病篇】
伊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的發生率每年每
十萬人口0.1人,死亡率每年每十萬人口0.05人。台
灣地區約佔小兒癌症的3.02%。平均診斷出的年齡約
14歲,有超過80%的病人於20歲之前發病。此病僅次
於骨肉瘤(Osteosarcoma)為小孩及青少年原發性
骨骼癌症第二常見的疾病。約有50%的病人為四肢侵
犯型,另有20%為骨盆腔侵犯型。約有20%的病人於
一開始診斷時就有遠端轉移,好發於長骨的骨幹,
最常侵犯股骨,其次為骨盆、皮膚。
基因學部份會有超過九成的病人發生染色體
t(11;22)(q24,q12)的異常轉位現象,此外也有部份
會發生t(21;22),且會有MIC2基因的過度表現。典
型的伊文氏肉瘤以(1)侵犯骨骼為主(2)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NET)—侵犯軟組織為
主。疾病特徵為骨肉瘤表現並存較大的軟組織結
構。預後不良的因素包括:男性併轉移,骨盆腔
侵犯,腫瘤直徑> 8cm,年齡大於15歲,血清LDH
高、對化療及放療反應較差,一般五年的存活率約
10%
治療達到完全緩解即腫瘤完全消失,終生皆應
追蹤是否有次發性癌症(白血病或次發性肉瘤)的可
能。
小奇同學, 1 8 歲, 男性。身高:
164cm,體重減輕剩(41Kg 38.6Kg),因
伊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併肺轉移,
接受化療誘發併發症。初起因左下肢疼痛
反覆,漸至麻木,在教學醫院接受檢查診
斷如上。隨即接受開刀刮除術,及化學治
療。住院期間肝機能因治療副作用而受
損,2012517日的檢驗報告:
WBC: 8.01kHb:12.8PLT:270k
N - s e g / L y m : 6 6 . 5 % / 1 8 % G O T /
GPT:45/56BUN/Creatinine:7/0.58
GFR:182mL/min/1.73mxmLDH:545IU/
L ( 9 8 - 1 9 2 ) H b s A g ( - ) H C V A b ( -
) P T : 1 4 . 5 0 s e c ( 9 . 4 - 1 3 . 1 )
APTT:36.7(24.6-35.2)INR:1.34(0.9-
1 . 2 ) 。肺功能檢查: 中度阻塞性肺
病。F E V 1 / F V C ( P r e d ) 6 6 % ( 7 0 % )
FEV1(%P)1.68L(51%)
初步診斷:iliac wing tumor,Lt R/
O soft tissue sarcomapulmonary
metastasis
病理切片診斷: 左側骨盆E w i n g
sarcoma / PNET
2012528日初診,步履蹣跚,須
有人扶持行走,兩頰消瘦,顴高眼眶泛
黑,語氣低微,頭暈,兩側頭痛欲裂。脈
滑弦緊微悸動,尺膚偏熱。H R : 8 5 B P M
BP:90/60mmHg。咽多痰哽,舌自覺異樣
感,苔微白。這是手術氣血雙虛,加化療
毒副反應,醫院囑其不可私服中藥或偏
方,但病患自開刀後,只見羸瘦氣乏,幾
乎形銷骨毀,日日頭痛,因此請假前來就
診。
診其心肺功能不足,毒邪傷肝,頭痛
是心肺引起,治肝其次,腫瘤稍後再議。
2012/05/28 Rx:(/單位) x3
川連1 北仲4 馬蹄金2 枳殼2 厚朴1
竹茹2 骨碎補4 柴胡1 地蜈蚣4 金銀花10
玄胡5 瓜蔞實4 天麻1.5 龍膽草1 桑白皮3
生甘草2.5 白毛藤10 天葵子4 赤芍4
澤瀉4 白朮3.5
(水紅花子3 烏貝散4 瓜蔞仁4 生半夏
2.5 酸棗仁5)布包
牛黃丸 1 x2 x7
服藥每次100CC,日三次。
2012/06/04 回診,舌感覺已正常,胃
納改善,已停用止痛藥,體力改善。
脈弦滑微緊數,苔微白。BP:120/70mmHg,已
能接受第二次化療。
觀他心肺功能改善,體力恢復,醫院當然再
加化療督促,只是新病初癒再加殘毒恐又蹈覆
轍。我也只能規勸稍緩勿急,況家屬又以中藥是
否有毒及重金屬云云推諉,自斷生路吾也奈何。
今再小改方如下:
原處方加( 茵陳3 生南星2 木鱉子2) 布包
x3
牛黃丸1x2x7
2012/08/03斷續來診,因院方告誡不可服中
藥,又以家用拮据,故無法來診云云。
經多次化療,C-T斷層檢查腫瘤縮小,又因肺
部腫塊,擬行正子攝影檢查。此時見神氣不足,
走路飄搖,腹痛、腹脹,寐差。BP:90/60mmHg
脈滑弦數悸短,微有尺熱。
此心脾肺俱創,當漸補漸攻,是一補二攻的
戰法,再加戕毒命不保矣。
Rx: x 3
川連1 枳殼2 苡仁10 桔梗3 石菖蒲3 竹茹
2 厚朴2 麻桂各1 金線蓮1 乙金2.5 穀芽3
2 茯苓皮3 白毛藤10 天葵子3 黑尼耐4 生甘
1.5 九節茶4 羅漢果1枚 埔銀(先製)1.5
(杏仁3 麻仁丸3 酸棗仁10 葶藶子4 白芥
1.5 生南星2 生半夏2.5 瓜蔞仁3) 布包
牛黃丸1x2x7
消瘤丹 2x2x7
2012/08/10 腹痛減,大便改善,胃納略
少,脈滑弦微短緊數。症有改善。(方略)
2013/09/06 母親陪同來診,神氣俱脫,目
眶黑黯,氣乏腹痛,全身痛甚。
其母親謂,因化療到後來病情又失控,肺
部腫瘤增到4個以上,於是轉到北部醫院,接受
不同的化療方案,今錢財耗多,不堪治療已放
棄回家中,希望能藉中藥救治。
我見他胃氣已敗,無從藉力打瘤,是壞症
畢露,不可為也。勉力處方,見其羸瘦背影感
嘆不已!
【按】:治病必先求脾土不壞方能成功,
於瘤腫而死亡者不多,多是心脾肺俱壞,敗血

症隨之而至,此難救也!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子宮內膜癌中醫大解密

子宮內膜癌中醫大解密
林鉅超 醫師
門診上常見有婦女因不正常陰道出血或分
泌物, 或因接受癌症治療, 尤其是因乳癌服用
Tamoxifen,而有不適的症狀,包括異味的陰道分
泌物,經常染有血絲,這些都要小心子宮內膜癌的
可能性。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ncer)也稱為子
宮體癌或子宮癌,是歐美最常見的婦科骨盆腔惡性
腫瘤,發病率高於子宮頸癌及卵巢癌,在台灣佔婦
科癌症的第二位,僅次於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與
子宮頸癌比例是1:16,與國人飲食習慣改變與高齡
化婦女人口增加等因素,使得子宮內膜癌漸有增加
的趨向。
主要原因是黃體素分泌過少,使荷爾蒙分泌失
去平衡,雌激素讓子宮內膜一直處於增殖狀態,進
而子宮內膜產生病變,形成子宮內膜癌。大多發生
於停經後的婦女,只有5%發生於年輕女性。好發年
齡在50-69歲之間,其中20-25%會發生在40歲到停
經期間,只有5%的病例發生在40歲以前的年輕女
性,在45歲以後發生率明顯地升高,於5569歲之
間達到最高點,平均發生年齡大約是61歲。
◎哪些人比較會發生子宮內膜癌?
危險因子包括:
(1)肥胖:如超重8-20公斤者會比正常體重的
人高出3倍;超重20公斤以上則高出10倍罹患子宮
內膜癌。
(2)完全沒有生育過的婦女。
(3)「停經後」的婦女如果只補充雌性
激素,發生子宮內膜癌危險性增加48倍,
而且危險性隨著劑量以及使用時間增加而升
高。
「較晚停經」6年的婦女,如從未生育
過,而體重超過正常體重15%,或停經超過49
歲者比正常婦女高出5倍的機率可能發生子宮
內膜癌。
稀發性月經,很久才來一次月經,尤其
「四季紅」(一年只來四次月經),乃至半年
經、年經的婦女,因長達76天子宮內膜被雌
激素剌激,因而容易致癌。
(4)糖尿病、高動物性脂肪飲食者:糖尿
病也被認為是危險因子之一,它可能增加2.8
倍的危險性。日常食物中含有高蛋白質及脂
肪,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肪,比較容易
得子宮內膜癌。
(5)合併有其他疾病:如罹患過乳腺癌。
「多囊性卵巢」,常合併不孕,會分泌過多
的雌激素;另如卵巢的顆粒細胞瘤,也會產
生過多的雌激素。
(6)如乳癌患者服用Tamoxifen亦比較易
患子宮內膜癌。
有以上的危險因子的婦女需特別提高警
覺。
◎不正常陰道出血或分泌物症狀表現:
子宮內膜癌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是「不正常
陰道出血」,其次是帶有異味的陰道
分泌物,經常染有血絲。腹部不適、
子宮積膿、貧血等也是常見的症狀。
停經的婦女或具危險因子者最好定時作
超音波,檢查測視子宮內膜厚度。
停經後婦女,子宮內膜的厚度小於5mm
則幾乎都可以不必刮子宮內膜,因為子宮內
膜癌的機率極低。尚未停經的婦女,子宮內
膜厚度在15mm以下的,不必擔心,甚至18mm
也多為正常狀況,如果更厚,則不妨在下次
月經剛過之後,重新做一次陰道超音波(正常
內膜多在10mm以下),如果內膜過厚,可考慮
做子宮內刮除術。
對於所有更年期婦女有不正常子宮出
血,或年輕婦女陰道有不正常出血經治療效
果不彰時,都必須懷疑子宮內膜癌的可能
性。
病理組織學檢查,是最有效診斷子宮內
膜癌的方法,診斷率達95%
血清腫瘤指標包括:CA-125CA-153
CA-199LSA
手術後分期,依F I G O classification(1988)定義:
【第一期】癌症侷限在子宮內
Stage IAG1, G2, G3癌症侷限在子宮內膜
層。Stage IBG1, G2, G3癌症侵入子宮肌層一
半以內。Stage ICG1, G2, G3 癌症侵入子宮
肌層一半以上。
【第二期】癌症侵襲子宮體及子宮頸,但未
擴展到子宮外
Stage IIAG1, G2, G3只有子宮頸內腔腺
體被侵襲。Stage IIBG1, G2, G3侵及分子宮
頸間質組織
【第三期】癌症擴展到子宮外,但未超出真
骨盆腔。
Stage IIIAG1, G2, G3癌症侵入漿膜層或
附屬器官或腹腔細胞學檢查為陽性
Stage IIIBG1, G2, G3陰道的轉移約克鐵橋
Stage IIICG1, G2, G3轉移到骨盆腔或主
動脈旁淋巴結
【第四期】癌症擴展到真骨盆腔外
Stage IVAG1, G2, G3癌症侵入膀胱或腸
子的黏膜層。
Stage IVBG1, G2, G3遠處轉移包括腹腔
內或腹股溝淋巴結。
子宮內膜癌大部分屬於腺癌,70%以上屬於
第一期癌症,也就是癌症局限於子宮體。然而第
一期如果細胞分化不良,子宮體侵犯超過1/2
有淋巴轉移,均屬高危險群。絕大部分的子宮內
膜癌是腺狀上皮癌(adenocarcinoma)。
【腺癌分類如下】:
1.透明細胞癌(clear cell carcinoma),
好發於停經後婦女,預後差。
2 . 乳突狀細胞腺癌( p a p i l l a r y
adenocarcinoma),預後差。
3.乳突狀漿膜細胞腺癌(papillary serous
adenocarcinoma),預後最差。
4 . 分泌型內膜癌細胞( s e c r e t o r y
adenocarcinoma),停經前,最少見,預後好。
◎西醫治療與預後
手術為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經由手術來確定
子宮內膜癌的期別,再決定考慮予放射治療、化
學治療或荷爾蒙治療。
早期病灶以手術為主。手術包括全子宮切
除、骨盆腔淋巴、主動脈旁淋巴切除及細胞學檢
查。
手術後病理標本顯示如腫瘤超過1 / 2子宮
體,需追加放射線治療;晚期病灶則以化學藥物
或高劑量黃體素治療。
部分年輕未生育過的患者希望保有子宮,可
嘗試以高劑量黃體素治療,但成功率不高。
【存活率】:如StageⅢ的子宮內膜癌並不
多見,大約只佔7%左右,它包括陰道或子宮旁
組織已有轉移,以及StageⅠ或StageⅡ的病人開
刀後才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卵巢、輸卵管、陰
道、子宮旁組織或是骨盆腔淋巴結。切除全子宮
及卵巢輸卵管切除以及變大的淋巴結摘除,術後
再加上40005000cGY的放射線治療,五年存活
率大約16-27%左右。如果分期Ⅲa,卵巢、輸卵
管的轉移五年存活率甚至可以達到60%左右。
平均子宮內膜癌的預後與期別有關,5年存
活率:第一期為(80-90%),第二期為(67-77%)
第三-四期只有(15-40%),故早期發現和治療非
常重要。
◎小心子宮內膜癌的復發率高:
復發大多數發生在診斷治療後的3年內。有
90%發生在5年內。其中有50%是發生在骨盆腔及
陰道,而骨盆腔以外的復發則以肺部、上腹部、
骨骼比較常見。對於局部復發可以用放射線治
療,對於擴散型的復發則要靠荷爾蒙或化學治
療。合成的黃體素類製劑對10-30%的病人會有
反應,可延長存活時間。而化學治療對於子宮內
膜癌的效果並不好。
◎中醫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癌在早期或晚期術後可以配合中藥
治療,起到調理的作用,能達到扶正祛邪,增強
免疫力的效果。
常用中藥有:活血化瘀如丹參、紅花、
桃仁、三棱、莪朮。清熱解毒如白花蛇舌
草、蒲公英、紅藤。健脾益氣如白朮、茯
苓、黨參、黃耆。
病因:
「衝任失調,肝鬱氣滯」為主,治以疏
肝解鬱、行氣散結。加味逍遙散為主。
「肝腎陰虛,濕熱瘀毒」為主,治以滋
陰除濕止帶,解毒化瘀。四妙加完帶湯。
「氣滯血瘀」為主,治以行氣活血,解
毒散結。少腹逐瘀湯加減。
「脾腎陽虛」為主,治以溫腎健脾。右
歸丸加減。
◎食物的影響:
β胡蘿蔔素和維他命C的攝取,對子宮
內膜可有保護效果,研究顯示多吃蔬菜、水
果、全麥麵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
低。也有研究指出,橄欖油也能有相似的效
果。相反地,多吃牛肉或脂肪的食物,會
使得腸道對雌激素的吸收增強,提高罹癌機
率。
Q:常有白帶黃或白色是否可能有
子宮內膜癌?
A:白帶是婦女常見得困擾,但並非都與
子宮內膜癌有關。如前所說,異常的分泌物
夾有不正常的出血,或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
肥厚超過1.5公分,停經後又有出血現象,
或有服用荷爾蒙或接受癌症治療病史,這些
都應小心,須進一步的檢查子宮。
Q: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實質成
效與根據為何?
A:從診斷到初步的治療評估,都須與婦
科密切配合。中醫的療效從千年的經驗累
積,進而歸類分型,到中藥分子生物學的開
發應用。已知抗癌中藥對於誘導腫瘤細胞凋
亡有多向性的作用。如古代治婦科積聚癥瘕
用「莪朮」來化癥消結,如今發現它的有效
抗癌成分可使癌細胞DNA分鏈斷裂,進而細
胞凋亡。白朮原來是健脾利水,對白帶症狀
特效,如今也知其健脾的功能與提高體內干
擾素,促進免疫性B淋巴球功能,防治腫瘤
發生。
子宮內膜癌的中醫治療效果,隨著現代醫學
的進步得到相對的佐證,可分兩方面來
說。(1)/化療期間加上中藥。(或許妳的
主治醫師,對中醫不了解,或因藥品療效評
估需求,或本人排斥無法接受,進而禁止服
用中藥)(2) /化療完成後接受中藥治
療。對於鞏固療效與預防復發有30-50%的加
乘效果。
(3)單純用中藥治子宮內膜癌,這在醫
學療程目前不被認同,因為評估的案例數目
不足,雖有少數的成功案例,但仍不建議。
Q:治療子宮內膜癌的療程期間要多久?
A:基礎的抗癌治療完成(4-6個月),接
著是鞏固期的治療(6個月-2),第三期是
保養預防期(約須3-5)。依各人需求的不

同,有不同的選擇。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口腔癌大解密_西醫篇

口腔癌大解密_西醫篇
林鉅超 醫師
臺灣地區之口腔癌以頰黏膜癌和舌癌佔大多
數,和嚼檳榔、抽煙、喝酒息息相關,由口腔白斑
或紅斑惡化成口腔癌,可在口腔內的不同位置出現
多處癌瘤。
口腔癌是泛指所有原發部位在口咽部的惡性腫
瘤,包括唾液腺、神經、肌肉、血管、骨骼、上皮
等。在所有惡性腫瘤中。發生率最高的是鱗狀細胞
癌,約佔所有口腔惡性腫瘤的90%以上。
【病因】:
正常口腔黏膜是粉紅色或紅色柔軟組織,如果
變厚、變成突起不透明白色的斑塊,便是「口腔白
斑」;如果有變薄或略為潰爛的紅色斑塊,便是
「紅斑」,兩者可能是癌前病變,可惡化成口腔
癌。臨床表徵是難癒合的潰瘍或突出的潰爛硬塊,
常伴有轉移的頸部淋巴腫塊。早期常不覺疼痛,偶
而出現帶血的唾液,因此不痛的潰瘍或突出硬塊才
可怕。
口腔癌與菸、酒、檳榔等不良嗜好之間有密不
可分的因果關係,早在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即指出
「檳榔與煙草一起咀嚼與口腔癌之發生有直接關
係」。高雄醫學大學葛教授的研究指出,若同時嗜
用菸、酒、檳榔三種刺激物,則罹患口腔鱗狀細胞
癌的危險性,約比一般不使用這些刺激的人大123
倍。且隨著嚼食檳榔的人口的年輕化,民國
102年共有44791人因癌症死亡,在《70
以下十大癌症死因平均生命年數損失》中,
口腔癌死亡平均年齡最輕,與平均餘命相
較,甚至還短命16.3年。
台灣地區,檳榔嚼塊的使用又與世界上
其他地區不盡相同。研究發現檳榔的致癌因
素,主要是檳榔子中的檳榔鹼、及荖花、荖
葉中的黃樟素等成分,造成上皮細胞中去氧
核糖核酸 (DNA) 的破壞突變,進而損害了
細胞本身代謝複製的調節機制。此外紅白灰
中石灰質的強鹼性造成的化學傷害,以及檳
榔本身纖維摩擦所造成的機械傷害,可能也
扮演了催化的角色。抽煙更可使檳榔鹼的毒
性增大;喝酒不但造成口腔微環境的改變,
更加強了香煙及檳榔的基因毒性。由此可知
咀嚼檳榔在加上抽煙喝酒,對口腔癌發生有
加成效果。
【注意】:誘發口腔癌的機率(發病者/
正常人)粗略的統計:單純嚼檳榔(28)
檳榔+(54),檳榔+(89),檳榔++
(123)。美國人的口腔癌中頰黏膜癌約
3.5-5.0%,而國人則高達50%以上,其差
異如此顯著,嚼食檳榔是主要因素。
紫外線與電離輻射:紫外線照射、放射
性物質、γ射線、核輻射、空氣污染等。
免疫和營養缺陷:維生素缺乏、免疫抑
制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
生物致癌因素中主要是病毒。與口腔
癌密切相關的是人類乳頭狀病毒(h u m a n
papilloma virus HPV)。
遺傳因素:口腔癌的致病因素是複雜
的、綜合的,與遺傳、機體易感性、種族等
均有關係。
【口腔癌的診斷】:
以臨床切片為主。若有以下症狀,則應迅
速就醫。口腔內有不正常的腫脹、增厚或出現
白色或紅色的斑塊。口腔黏膜潰瘍,超過十天
以上都沒有癒合。口腔在沒有刺激的情況下出
現不明原因的出血、疼痛或麻木。
張口不易、舌頭活動困難。
【口腔癌的病理學】:
口腔病變可分為癌前病變及癌症病灶
兩類,癌前病變包括白斑 (leukoplakia)
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及疣狀增生 (verrucous
hyperplasia) 等多類。
頸部及頷下區的淋巴結也需一併做檢查,
若有發現黏連固定性、堅硬而無痛性的淋巴
結,且直徑大於1公分,則要強烈懷疑是腫瘤轉
移造成的淋巴結。
特別注意:1. 超過兩週以上無法癒合的不
正常潰瘍、疼痛、腫塊、或凸起;2. 應注意任
何不正常的顏色斑塊如:紅斑、白斑、紅白斑
及黑斑;3. 注意頸部耳前、耳後、顎下區、頷
下區、沿胸鎖乳突肌前後、肩窩等區域,任何
不正常不對稱的腫硬塊。對於強烈懷疑的區域
應仍轉診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進行切片及組織
病理學檢查。
病理檢查為惡性腫瘤,則通常要做一系列
的全身檢查,以了解腫瘤侵犯及轉移的情形。
全套的檢查包括:頭頸部電腦斷層攝影( C T
scan)或核磁共振造影 (MRI)、胸部X光攝影、
全身骨掃描 (whole body bone scan)、腹部超
音波檢查 (whole abdomen echo),必要時可再
加驗血清腫瘤因子如:SCC, 而正子造影合併電
腦斷層掃描(PET-CT)則是目前最先進的技術,
可檢視早期轉移性之病灶。
這些項目主要是口腔癌轉移的主要區域(
部、肝臟、及骨骼),藉由判讀這些資料才能訂
定腫瘤的分期及治療計劃。
【口腔癌分期】:
(1)第一期:病灶小於2公分,無頸部淋巴節
及全身轉移。
(2)第二期:病灶大於2公分小於4公分,無
頸部淋巴節或全身轉移。
(3)第三期:病灶大於4公分或任何大小,且
有單側(同側)1個小於或等於3公分頸部淋
巴節轉移。
(4)第四期:病灶侵犯鄰近組織或任何大小
之病灶有超過3公分之頸部淋巴結轉移,或有多
個淋巴結轉移或有遠端轉移之病灶。
【口腔癌不同期別之治療方式】:
第一期,局部手術或放射線治療。
第二期,局部手術或合併頸部淋巴廓清術或
合併術後放射線治療。
第三期,廣泛性切除加頸部淋巴廓清術或合
併術後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
第四期,合併療法、以術前化學治療加手術
及術後放射線治療。
【口腔癌預後】:
研究可知臼齒後三角癌易侵犯上顎 (22%)
及下顎骨 (18%)。有 26%的淋巴結轉移,施以手
術治療,視情況追加術後放射照射治療或同步化
學放射照射治療,5年的存活率為 61%
台灣各醫學中心的統計報告:
第一期的口腔癌其治癒率與5年存活率可高
80%,第二期的口腔癌的5年存活率約有60%
上,但是到第三期的口腔癌的5年存活率則僅約
30-40%,而第四期的口腔癌的5年存活率甚至會
降到20%以下。可以明顯看出「早期發現早期治
療」,是提高口腔癌患者存活率的唯一方法。
【西醫治療方式】:
口腔癌的治療,近三十年的進展其實不多,
仍以手術治療為主,包括原發部位的切除重建及
頸部淋巴的擴清手術,術後輔佐以放射線治療或
同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雖然存活率因為早期診
斷及術後輔佐治療的進展有些微提升,但五年存
活率仍維持在5%左右。
目前是以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
或合併上述療法。目前來說最可靠的治療方式是
手術完全切除病灶,必要時加上頸部區域的淋巴
廓清術,此種治療的效果最好。若患者的情況許
可,對於疾病分期在第四期前期 (stage IV4a)
之前的患者,手術治療仍是首選。
手術方法需作廣泛切除,並視情況加作頸部
淋巴廓清術 (radical neck dissection)。廣泛
切除是指在決定切除範圍時,除了發現的腫瘤範
圍之外,還要包括部分正常組織作安全距離,安
全距離約是1.5公分。例如如果原發腫瘤是2公分
直徑,則切除範圍要達5公分直徑才足夠。
放射治療的併發症包括短期性的如:組織壞
死、表皮潰瘍、疼痛、骨髓活性抑制等,長期性
的傷害包括:傷口癒合不良,口乾症,放射性
骨壞死,猛爆性齲齒。尤其是放射性骨壞死的
3H現象:受放射線影響造成組織出現細胞減少
(hypocellularity) 、缺氧(hypoxia)、及血流
供應減少 (hypovascularity) 。有感染或外傷
發生,常造成大範圍的骨壞死,輕則需接受高壓
(HBO) 治療,嚴重需切除重建。建議在接受
頭頸部放射治療前應先做全口檢查治療,術後終
生也應定期回診牙科並每日塗氟治療。
【口腔癌的追蹤與檢查】:
復發的口腔癌常發生在治療後一年內,
應該每個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二年每二個
月追蹤檢查一次,第三年每三個月一次,第
四、五年以後可以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每
半年做一次胸部X光檢查。此外在追蹤期間
要注意遠隔轉移及第二原發腫瘤 (常見於口
腔、食道、或肺臟等器官) 的可能性。
癌症是一種多重因素的基因疾病,其中
環境因素 (外來的致癌物質) 在口腔癌扮演
非常重要的角色。
戒除嚼檳榔、抽菸、喝酒可以預防大部
分口腔癌的發生。此外,有頭頸部癌症的病
人容易發生第二個原發腫瘤,而且預後一般
不好,其中口腔癌出現第二原發腫瘤比率高
15%,曾罹患口腔癌的病患是發生第二原

發腫瘤的高危險群。

談中醫急重證的處理原則與應用

            談中醫 急重證 的處理原則與應用                                                林鉅超   醫師     有人問:「教學生、寫醫書,會製造同行產生競爭,為何要做呢?」,整個醫 療界就像個金字塔...